10月15日,社旗县2025年“做强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赊店镇专场举行。赊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崔准介绍了赊店镇在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赊店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目标,利用赊店镇具备耕地资源、紧邻县城、交通便利、物流通畅的优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着力构建以蔬菜种植为基础、青豆轮作为补充的特色产业体系。
目前,一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引进社旗县豫东园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打造蔬菜、青豆轮作产业基地,硬化4米宽水泥道路1.2千米,新打机井18眼,建设600平方保鲜库1座,配套地埋喷灌系统600亩,敷设低压电缆3千米,配备200千伏变压器2台。二是土地复种指数有效提升。基地采用蔬菜、青豆轮作的生产方式,蔬菜种植以广东菜心、迟菜、芥蓝、白菜苔、上海青、食用豆苗等10余个品种为主,每年种植三茬蔬菜;同时充分合理利用农时,在蔬菜休产期种植青豆,通过季节性轮作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三是市场渠道有效拓展。蔬菜、青豆采摘后,统一包装、集中销售,远销深圳、广州、上海,并辐射到港澳、东南亚地区。四是带动成效初步显现。基地年产蔬菜200万公斤,亩产青豆2000斤左右,年产值达2000万元,净利润达500万元。在生产旺季,基地每天用工200人以上,日均工资80至200元,每月增加当地村民总收入30万至80万元,带动周边蒋庄、师庄、刘李庄、胡里4个自然村群众务工就业,辐射带动彭岗村以及唐庄乡、陌陂镇、郝寨镇等乡镇部分村民群众就业增收。
关于特色产业发展的谋划探索
通过深入研判、系统谋划、统筹规划,明确了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创新链“四链协同”工作法。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规模效益,价值链重构挖掘利润空间,服务链优化降低运营成本,创新链拓展推动三产融合,形成闭环发展。
(一)促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土地集中流转力度,通过“小田并大田”,进一步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引进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引进有实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蔬菜和青豆深加工生产线,开发预制菜、青豆零食等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强化品牌驱动,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大支持力度,统筹整合蔬菜和青豆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邀请专业的品牌策划机构,对产品进行包装策划,确定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和品牌口号,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标识和包装,开发“蔬菜盲盒”“节气礼包”等创意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广告宣传、参加展会、开展直播、举办活动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强化政策保障,优化服务链条。组建“产业服务专班”,强化扶持政策倾斜,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适时邀请县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开展实地教学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土壤改良、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实用技术,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引导、支持群众学习、使用现代化种植技术。进一步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联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才回乡创业,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开设京东、淘宝、拼多多旗舰店,发展团购、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与大型商超、连锁企业的合作,将特色产品纳入其采购体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产销对接。
(四)立足资源禀赋,拓展创新链条。以特色产业为引擎,充分挖掘赊店古镇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持续深化“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支持鼓励农耕研学、采摘体验、精品民宿、网红打卡等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探索培育三产融合精品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群众增收。
(五)培育新型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我们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技能人才等投身乡村创业创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赊店镇将以“四链协同”为总抓手,坚持“特色化、链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全链升级、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和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从“小而散”向“精而强”转变,为资源约束型地区产业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会上,赊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崔准,赊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炳财,赊店镇宣传委员崔亚萍分别就记者提问进行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