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锚定衔接目标,精准回应需求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旗县依据河南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豫财农综〔2022〕5号),制定2025年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实施计划。该计划聚焦“产业发展、设施升级、民生保障”三大方向,通过精准投入10250.56万元资金,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农村基础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提升。
二、总体安排:聚焦三大领域,统筹资金发力
2025 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10250.56 万元,重点投向产业发展类、农村基础设施类、其他类三大领域,形成 “产业为核、基建为基、民生为本” 的资金投放格局。其中:
产业发展类项目 38 个,安排资金 6570.56 万元,占总资金的 64.1%,突出产业振兴的核心地位;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 1 个,安排资金 400 万元,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其他类项目 3 个,安排资金 3280 万元,聚焦民生保障和就业支持。需特别说明的是,此次资金为预安排计划,严格实行 “专款专用、核算到项目”,结余资金将按规定收回。
三、重点任务:分类推进项目,强化联农带农
(一)产业发展类
围绕 “输血 + 造血” 结合,通过三类项目带动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1.产业奖补项目:安排资金 1520 万元,对符合条件的约 1.38 万户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展种植、养殖业给予补助,直接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动性,计划 2025 年 3 月启动,11 月底完成验收。
2.金融贷款贴息项目:安排资金 150 万元,为全县约1950 户使用小额贷款发展产业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提供全额贴息,缓解群众产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助力稳定增收。
3.产业基地项目:安排资金 4900.56 万元,在 14 个乡镇(街道)实施 36 个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道路、机井、大棚、车间、冷库及电力配套等。项目建成后资产归村集体所有,预计带动 568 名低收入人口增收,并辐射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同时通过租金收益、就业岗位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其他类
针对教育、就业等民生关键领域,推出三项精准帮扶举措。
1.雨露计划项目:安排资金 680 万元,一方面对约 3000 名就读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家庭子女,按每生每学期 1500 元发放助学补助;另一方面对约 400 名参加短期技能培训的群众,按 A 类 2000 元、B 类 1800 元、C 类 1500 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助力提升就业技能。
2.务工就业交通补助项目:安排资金 400 万元,为全县约 5000 名跨省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鼓励劳动力外出稳定就业。
3.公益岗项目:安排资金 2200 万元,为约 5000 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劳动力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如保洁、巡查等),月均补贴 300 元,实现 “就业增收 + 服务乡村” 双赢。
(三)农村基础设施类
在李店镇实施道路工程、管网工程、沟渠治理、坑塘治理、桥涵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完工后将改善当地 7000 余名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四、实施要求:明确时间节点,规范资金管理
(一)严格时间进度
工程建设类项目需于2025年2月28日前完成招标前期准备,3月30日前完成招标,6月底前完工,9月30日前完成竣工验收;未按节点完成的,将取消项目并收回资金。
(二)规范资金拨付与管理
拨付方式:实行财政直接支付,项目实施单位凭实施方案、合同、进度证明等申请报账,财政部门审核后直接拨付资金,严禁现金支付。
质量保证金:工程类项目按不高于合同金额 3% 预留保证金,验收合格满一年且无质量问题后拨付;若存在质量问题,将用于维修并追究责任。
阶段支付:已招标项目可拨付 30% 预付款;施工中按不超过 80% 的比例拨付进度款;竣工决算后支付剩余资金(扣除保证金)。
五、保障措施:强化公开监督,确保政策落地
(一)全面公开公示
严格落实 “阳光化运行” 要求,在县政府网站公示资金用途及项目建设情况,乡村两级同步公开本地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信息,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强化督查问效
县政府将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落实不力的单位督促整改,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 “刀刃上”,切实惠及群众和乡村发展。
六、咨询渠道
联系单位:社旗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地址:社旗县红旗路西段写字楼
联系电话:18537717155
咨询邮箱:sqxdzz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