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有效落实各项宏观政策,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需求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
(一)工业经济稳健运行。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位居全市第10,高出全市增速1.6个百分点。七成以上行业生产保持增长。1-10月我县24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86.8%;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1.2%;金属制品业30.2%;汽车配件制造业同比增长26.5%,酒、饮料制造业同比增长23.5%。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县共55家高新技术企业,1-10月实现增加值61338万元,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6.6%,同比增长15.1%。其中: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42.8%,新材料技术同比增长20.6%,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比增长16.2%,对全县规上工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1-10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分指标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1%,高于全市7.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9.9%,低于全市17.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23.1%,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投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1-10月,共有500万元以上在库投资项目218个,同比增长38%,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4.2%。其中:工业投资项目133个,同比增长27.9%,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9%;工业技改项目31个,同比增长19.2%,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4.3%。
(三)消费市场增长放缓。1-10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亿元,同比增长5.7%,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同比增长7.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完成1104万元,同比增长14.1%;零售业零售总额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7.3%;住宿业零售总额完成582.8万元,同比下降19.8%;餐饮业零售额完成6340.8万元,同比增长9.8%。
(四)“四上”企业入库稳步推进。1-10月新增“四上”企业共59家。其中:工业企业10家。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后劲不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拉动力差。截至本年10月份共新入库25家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23%;1-10月累计新增工业总产值33535万元,同比增长-28.9%,累计拖累全县3.15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部分项目进展缓慢。1-10月,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中32.9%的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额低于1000万元,本年累计完成超过5000万元投资额的项目仅有32个,超过亿元的项目仅有3个。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项目因自身工程审核而进度缓慢,无法按期提供有效数据凭证,导致无法上报投资数据。二是部分项目由于土地或资金等问题处于暂缓或停工状态,未对全县投资增长做出贡献,剩余投资空间缺乏有效补充和稳定支撑。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的传统经营模式亟待改变。10月份网络电商平台提前推行一系列“双十一”促消费活动,分流了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对传统商贸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传统零售业态面临严峻挑战,销售增长缺乏动力,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需要与日益发展的线上模式相结合,谋求发展出路。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四季度是定全年、收好官的关键节点,也是谋明年、抢开局的黄金时期。建议做好: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调度。加强对全县工业运行的分析,不仅要关注先行指标的变动情况,更要关注低迷行业生产走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掌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做到早准备、早发现、早处理。
(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转移性收入,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解决农村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消费空间,以便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活跃城乡两个消费市场,挖掘和释放城乡消费市场。
(三)打造“贴心式”企业服务。一方面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支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全力做细做实做优服务,努力让社旗成为要素聚集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企业发展的沃土。二要借助“万人助万企”行动,坚持实行企业困难和问题“挂号销号”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尤其要加强对停减产企业的分析调研,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恢复正常生产。
(四)强化部门联动。统计联合发改、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了解全县新投产拟升规的重点企业及项目名单,掌握新增企业信息,并结合开发区、工信局分头深入各乡镇调研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入库纳统情况,推动企业尽早升规纳入统计库,提升工业投资成果转换,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