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公开领域 > 义务教育
2023年社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
来源:时间:2024-08-06浏览量:
分享:

社旗县地处南阳盆地南东缘,总人口73万,县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耕地130万亩, 辖1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57个行政村(社区)。近年来,社旗县县委、政府坚持“政府主导、以县为主、统筹城乡、区域推进”的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为宗旨,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为目标,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缩小城乡、县域内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努力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水平。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31所,其中公办学校22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22所,完全小学89所,教学点10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3所)。在校生8596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56766人、初中29070人。教职工7133人。

1)校园校舍情况。截止目前,全县初中和小学生均用地面积分别为26.8平方米、23.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11.2平方米、5.9平方米;办公用房配置均达到规定标准;小学7个功能教室、初中10个功能教室均配备齐全,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生均面积达到规定标准。

2)设备、设施和场地方面。全县初中和小学生均图书分别为31册、25册;中小学教学仪器均达到省定一类标准,体育器材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绝大多数中学设有300米环道、100米直道,小学设有200米环道、60米直道。全县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覆盖率达100%,全县中小学均建有标准化计算机教室,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分别为初中12.8台、小学11.36台,教师用计算机保证“一人一机”;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设施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3)教师配备和待遇落实情况。严格按照编制和学科需要配备中小学教师,校长及教师学历和资格合格。小学高学历教师比率达到95.26%,初中高学历教师比率达到81.74%。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小学为1:17.41、初中为1:13.02,均已达到省定标准。中小学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

4)经费投入情况。教育经费达到了“三个增长”。一是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 二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三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5)质量与管理方面。我们秉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课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为99.3%和96.3%,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比例达到50%。严禁开设“重点班”“实验班”和“补习班”,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双减”要求,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经典诵读活动;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小学、初中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为92.7%、91.9%。全县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6)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差异情况。对照《河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8项指标,全县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29和0.36,均达到省定标准。

二、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工作力量,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及时会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县人大加强对教育工作评议监督,县政协及时对教育工作进行视察指导,形成了“四大班子齐心协力抓教育的组织领导格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教育督导考评结果列为干部考核主要指标,建立奖惩机制,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建立领导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校制度,对薄弱学校,由县领导定点帮扶,定期到乡镇学校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薄弱学校完善提升。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了《旗县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标准、工作措施和具体实施步骤;设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经费和城镇中小学建设专项经费,逐步完善学校设施;制定民办教育发展扶持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扩充义务教育资源。

(二)加大教育投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收的10%和土地出让净收益金的10%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不低于省定4%的标准。将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纳入一般年度预算,确保足额征收到位,严禁抵顶、挤占、挪用正常的教育事业费拨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资金支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兴办教育,确保教育均衡发展。仅2015年至2018年,预算内教育事业拨款分别达到5.74亿元、6.32亿元、6.35亿元、7.41亿元,增速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速,其中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分别达到4.3亿元、4.72亿元、4.96亿元、5.69亿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住宿贫困生生活费全部落实,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保持按足额发放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加强教师补充调配。2013年至今,共补进教师2760人;安排1365人次城镇学校教师到边远农村支教。通过持续补充和调配,城乡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得到优化,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等问题。

二是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定了《社旗县教育人事管理若干规定》,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出台了《学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处理办法》,加强校长和教师的纪律管理。

三是加强教师岗位技能培训。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足额拨付,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对全县教师实施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四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县财政拨付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资金,表彰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开“三名工程”评选活动,通过校级、乡级、县级“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选拔和培养,全县骨干教师数量已经达到1518人,占教师总数的 20%以上。“十佳校长”、“二十佳班主任”、“三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了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了师德演讲比赛及社旗最美教师评活动,弘扬正能量,树立师德先进典型;不断加强师德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培训35期,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有力提高了教师的师德理论素养。

六是创新了基层学校班子建设机制。实行中心校、初中校长、中层班子“竞聘制、交流制、任期制、考核制、奖惩制”,公开竞聘初中中心校校长通过笔试+面试的方法公开选拔中校中层领导。开展“作风建设年”、“学校管理提升年”等活动,教育行风建设逐步优化,教育形象日益提升。

(四)突出学生权益,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公平保障

一是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在每年城区和乡镇中心学校招生中,把务工人员子女列为重要保障对象,使其与城(乡镇)区少年、儿童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学校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采取设置亲情电话、实行结对帮扶、教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交流等措施,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在学校能够努力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三是扎实做好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工作。加大对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加强资源教室建设,配齐教师,扩大班级,增加学,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理想的学习场所。开展送教”活动,定期对活动不便的残疾儿童村入户手把手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好评。

四是发动社会力量关爱青少年成长。成立社旗县教育促进会,共接纳社会各捐款,县团委实施的“希望工程”、县妇联开展的“代理妈妈”活动、县工会举行的贫困职工子女助学活动、关工委落实的“家长学校发展计划”以及“春蕾计划”等,有效加大了对特殊学生的帮扶力度,助推了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

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多次组织全县教师逐村逐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走访,及时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难题,为他们点亮心灯。2018年来,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66821人次,发放各类资助金4265万元。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程。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工人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县教体局加强督导,按照统一食谱供餐,7万多农村中小学生吃上了免费放心的营养午餐,免去了学生中午奔波之苦,减轻了家长接送负担。

(五)坚持改革创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以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为主要内容,选树先进典型,聚焦文明创建,丰富德育内容,弘扬时代新风,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饶良中心校的孝文化节、雷锋营已经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反响;苗店中心小学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河南社旗革命英烈红军小学

二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以“四教学模式为抓手,积极开展“四级”连片教研,营造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打造高效课堂

三是深化素质教育。开展“阳光大课间”、教职工运动会、学生运动会、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校园艺术节、清明节祭祀革命先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认真法、剪纸、绘画、摄影、篮球、足球等各种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县实验学校、大冯营中心校已经成为 “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县实验小学被定为省级“武术特色学校”。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乡村小规模学校需要加强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向城镇流动,人民群众对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乡村总人口数逐渐减少,生源萎缩且流动较大,学校规模减小,办学效益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配置不均衡,造成资源浪费;校舍和设施设备因为学生不断减少而闲置。以上问题,充分说明了对小规模学校进行整合,从而提升全县办学水平,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读优质义务教育的需要,已是必然趋势。

2.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不足。优质均衡标准要求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目前全县小学达标,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5.2人。

3.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不足。优质均衡标准要求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目前全县缺额较多。

4.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优质均衡标准要求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目前,全县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为7.32平方米,初中为8.45平方米。

5.还存在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优质均衡标准要求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班额小学、初中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目前,全县2所初中超过2000人;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超过2500人。城区学校大班额仍然存在23%的比例。

四、推进优质均衡的主要考虑及有关工作进展

一是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工作专班。开辟通绿色通道,由县政府直接协调各相关部门,优先保证教育建设用地,保证资金拨付到位。县教育、住建、人社、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编办等部门一把手亲自负责,协力解决项目进度等相关问题。

二是采取县领导分包责任制。县主要领导分包乡镇、分包校建项目,层层加压,夯实责任,确保建设项目如期交付使用,确保国家认定时圆满通过。

三是立足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乡村教育资源整合意见,有序撤并小规模学校,建好乡镇中心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是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学校建设进度赶上城市化进程,减小超大学校规模,化解大班额问题。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招聘力度,采取按各乡镇、各学校、各学科缺额,对各乡镇中心校、各初中定学科定向招聘,确保各学科教师符合上级配备标准;教师总量充足后,原先改教其它学科的体音美等专业教师全部按专业对口上岗,体音美等专业教师短缺现象将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整体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六是推进强弱学校结对帮扶,实现捆绑发展。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势带动引领作用,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发展;实施集团化办学方式,优化办学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学,共同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创建“管理示范学校”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坚持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强化过程性综合督导检查,推动学校管理逐步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

                                     社旗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