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旗县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3月5日在社旗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焦运付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社旗县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完成全年财政收支计划为目标,牢牢把握“争先晋位、跨越发展”主基调,积极推进“四个社旗”和“四区”建设,深入开展“一改双优”活动,努力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188万元,为年初预算33630万元的113.6%,同比增长27.2%,比上年增收8167万元。
分级完成情况: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94万元,乡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594万元,分别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9.6%和30.4%。
分项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28472万元,同比增长33.4%,增收7136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2153万元,同比增长40%;营业税完成10697万元,同比增长29.2%;企业所得税完成1370万元,同比增长16.8%。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6%。非税收入完成9716万元,同比增长11.9%,增收1031万元。
2、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15098万元,为年初预算123625万元的174%,同比增长7.4%。超预算数实质上是预算调整数,预算调整数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县自有财力自主安排的项目支出少,全县各职能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大,成效明显。预算调整主要包括年初未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及上级新增追加指标、争取的项目补助资金等。特别是教育、农林水、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上级新增追加补助及项目多,造成预算调整金额较大,其中:教育支出调整20508万元、农林水支出调整22606元、医疗卫生支出调整316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调整7608万元、社会保障事务支出调整4624万元等,上述五类支出预算调整数共计58512万元,占预算调整总数的63.9%。
分级支出情况: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03546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94.6%;乡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1552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4%。
主要支出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030万元,同比增长20.5%;社会保障支出31114万元,同比增长14.6%;医疗卫生支出24916万元,同比增长1.4%;农林水事务支出37269万元,同比增长12.3%;教育支出49046万元,增长3.5%;科技支出2402万元,增长15.5%。
3、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在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188万元的基础上,加上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县各类补助及调入资金,全县收入总计220076万元,减去上级省市支出471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5098万元后,结余资金268万元。目前正在汇编收支决算,待与市级结算后,再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全县政府基金预算计划收入为22060万元,实际完成104464万元,为预算数的473.5%,主要构成是土地出让收入10047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495万元。全年基金预算支出96323万元,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6251万元,支持产业集聚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支出34589万元,征地补偿、拆迁补助支出3315万元,土地储备支出1500万元,其它支出10668万元。
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社保基金2013年县财政上报上级财政部门的社旗县社会保险基金(部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3242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2420万元。2013年实际完成收入3491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7.7%;支出2678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82.6%。
(二)2013年预算执行的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面对全县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财政部门根据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和意见,坚持保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力度,预算执行成效明显。
1、发挥调控职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以“四个社旗”为目标,以“四区”建设为载体,适时调整财政调控经济运行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积极支持产城互动。筹措资金1330万元,用于产业集聚区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功能。同时,围绕城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89亿元,支持赵河公园、长虹桥、西赵河桥、西环路南延、纬二路、纬三路、新区业务用房、新区城市文化广场和古城区改造等重点市政工程及绿化工程建设,灵动之城、园林之城、宜居之城、创业之城钟灵初现。二是支持企业发展,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其中为英宝电子、老酒公司、三粉制品公司等10家企业争取工业企业发展资金842万元,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创优品牌;对森霸光电等企业返还税收及政策奖励1590万元;对2012年度成功创建国家、省级品牌和科技创新企业发放奖励资金47.2万元。三是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环境保护。投入资金871万元,支持城区垃圾集运和污水处理;投入资金207万元,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升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四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清洁家园活动。筹措资金2800万元,扎实推进桥头镇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引导群众享受健康、美丽、时尚新生活。
2、优先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一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全县教育支出4.9亿元,增长8.5%,支出规模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2.8%。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中小学生年均标准分别达到790元、590元,累计拨付公用经费5014万元,免除教科书费1013万元;寄宿中小学生生活补助费每年分别补助1250元、1000元,对6924名家庭困难学生共计补助523.5万元;4406名家庭困难的普通高中生享受国家助学金317万元,1812名中等职业高中学生享受国家职教助学金41.2万元,并对856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124万元;整合资金3698万元对59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和设备更新,教育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二是促进社会保障和就业。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亿元,增长14.6%。按照年集中供养3200元、分散供养2220元的标准,拨付2014万元,使7898名五保老人“老有所养”;按照农村110元、城镇180元的月人均标准,拨付5662万元,使3.8万名城乡弱势群体有了生活保障;发放新农保资金6961万元,使9.2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支持就业再就业,累计拨付政府担保资金1340万元,拨付各类补贴资金327万元,使5720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三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县医疗卫生支出2.5亿元,增长1.4%。新农合参加人数达到63万,全年补助14万人次,累计补助15982万元;县医院迁建投入1361.6万元,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县财政除了足额拨付上级投入外,还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528万元给予支持,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药品加成收入1100万元,减轻了患者负担;筹措资金3346万元,在对艾滋病人和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治病的同时,还对优抚、城乡医疗救助、孤儿等对象进行了生活补助、救助,使这些特殊群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全年科技投入2402万元,同比增长8.7%,支持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中药材、有机蔬菜推广。五是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筹措资金2342.84万元,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保证了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六是促进公共安全。全县财政公共安全支出8727万元,增长31.8%,有效缓解了政法机关办案和装备经费不足,做到了保障有力。
3、着力扶持“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一是强农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累计投入达15706.76万元。通过“一卡通”方式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11126.5万元;发放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资金1747万元;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408万元,新增机械578台;发放能繁母猪补贴资金514.4万元;发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414万元;发放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496.86万元。二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资金1300万元,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落实资金390万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落实小农水项目资金2384万元,夯实了农业增产增收基础;拨付资金1583.5万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河道治理;分别筹措资金531万元、800万元支持粮油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促进了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稳步增加和粮食的增产增收。三是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筹措资金3058万元支持实施84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受益人口24.7万人;筹措资金930万元,对14个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投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项目资金166万元,培训劳动力2830人;投入587万元实施21个村2064户增收试点项目,实现8590人脱贫;筹措资金216万元,新增农村户用沼气900户;拨付资金1445万元,解决部分乡镇人员饮水安全;拨付资金1647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及解决农林场职工住房困难;拨付1328.5万元,新建、修复农村公路48.8公里,方便群众,支持经济发展。
4、加大争取力度,促进县域实力提升
把项目带动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政策研究,与有关部门密切协同,和上级有关部门经常有效沟通,逐一突破,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2013年共计争取资金171117万元,其中争取教育发展资金1701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17145万元、医疗卫生资金24630万元、保障性住房资金6319万元、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3677万元、地方债券2132万元等。
5、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财政效能提高
一是规范了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采购完成2.5亿元,节约资金2235万元,资金节约率8.35%。二是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全县送审项目318个、金额7.6亿元,审定资金6亿元,核减率20.7%。三是积极推进“农两税”债务化解工作,锁定债务1137万元,多县市来我县交流学习。四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启动了国有资产“四个一”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县级政府公物仓,节约了财政资金,初步实现了资产的共享共用。五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坚持依法理财,按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要求,纠正和查处了一批管理不规范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的指导,对247名村级财会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促进了支农政策的顺利落实。
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在财政收支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保障水平和各方面事业发展对财政投入要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财政管理仍需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尚需提高。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发展和工作改进逐步解决,也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初步安排
(一)财政收支形势
收入方面,经济运行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我县收入主要支撑来源于房地产及其相关联行业,今年由于受国家调控政策和市场供求双重影响,与房地产相关联的税收收入风险增大,可控性大大降低,加上产业集聚区内多数企业仍处于享受优惠政策期内,对财政税收实际贡献不明显,维持今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态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支出方面,继续落实公务员津补贴调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民生项目配套支出、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和市政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增支项目多、刚性强,压力前所未有。加上中央、省对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相对固化,新增财力空间十分有限,而专项转移支付不仅有固定用途,而且不少专项资金还需要地方配套。我县财政收支矛盾状况不仅未得到根本缓解,而且鉴于刚性支出快速增长,今年的收支矛盾还将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做好基本保障,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紧从实安排各项支出。
(二)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争先晋位、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打造“四个社旗”的战略定位,以“四区”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依法组织收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认真落实“三公经费”的相关政策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2014年收支计划
1、公共财政预算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3150万元,增长13%,增收496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2170万元,增收3698万元;非税收入10980万元,增收1264万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6%。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38349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以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8050万元,占支出的34.7%;商品和服务支出及政策性列收列支15680万元,占支出的11.3%;专款和专项支出25801万元,占支出的18.7%;省提前下达有专项用途的转移支付资金支出48818万元,占支出的35.3%。支出重点优先保障人员工资福利增支、各项法定支出、强农惠民政策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法定支出中教育支出安排31900万元、科技支出安排88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18700万元,三项法定支出增长比例分别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的1.7%、1.9%和1.7%。县直部门预算抓紧按程序编制完成后,报随后召开的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对于上级新增专项追加、补助支出,将按季度向县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由于受产业集聚区项目用地、商服用地这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在收入预测中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在基金预算的实际执行中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收支情况。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保基金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保险缴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转移收入和其他收入。2014年社旗县社会保险基金(部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7211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加2292万元;支出3721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4791万元,增长14.8%。
三、2014年财政重点工作
为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根据县委、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2014年财政工作将围绕一个目标:六个财政(透明财政、民生财政、服务财政、法治财政、廉洁财政、可持续财政),聚焦一个牵引:“双争”工作(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或项目),推进四化协同创新(规范化、透明化、绩效化、科学化),抓牢三个关键(加强政策基础研究、支持财源建设、强化作风保障),努力推进财政工作在不断创新中上台阶、上水平,在破解难题中求持续、求发展。
(一)聚焦“双争”牵引。一是下决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及可能的政策“帽子”同时,重点放在争取财政项目上,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了解上级意图,根据政策走向,强化项目的筛选和申报。二是深入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出台财经政策及影响,尤其是“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县、我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城市组团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等政策,做好各项数据调整、对接工作,保证我县利益最大化。三是协助有关单位搞好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储备,提高项目制作水平和命中率,做到随需随报,跟进掌握动态,提高争取成功率。
(二)加强收支管理。一方面,严格落实目标任务,合理分解国税、地税、财政征管单位的收入目标任务,制定科学的考核、量化指标体系,落实考核奖惩;严格收入均衡管理,继续实行序时入库制度,实行按月分析、按季控制,防范收入风险。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企业纳税情况建立台账,享受优惠政策到期的,要予以清理,照章纳税;对新办企业的建设、投产、生产经营情况加强监控,建立新增税源项目数据库,编报新上项目纳税进度表,跟踪到每一个新上项目。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加强票据管理,采取“以票控款、以票控管”,规范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等措施,保证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及时足额入库。另一方面,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资金整合,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突出保障好干部职工工资和津补贴支出、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重点支出。增强节支增收理念,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零基预算;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根据《南阳市委关于对全市六个方面专项治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三公”经费专项治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牵头搞好县级财政总预决算公开,组织好部门预决算公开,制止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
(三)支持民生改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切实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民生财政”。一是支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完成县实验小学、县二初中、赊店六小、赊店七小扩建,搬迁县幼儿园,改扩建30所农村小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水平。二是支持加强社会保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方针,支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健全、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因艾滋病导致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大病救助制度,增加新农合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加大强农惠农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并努力建立扶贫与支农协调配合机制、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支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落实。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结构调整。通过“一卡通”系统,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减少周转环节,方便群众。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筹措保障资金,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适当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四)大力培育财源。一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积极运用税收、奖补、贴息、项目支持等财税杠杆,重点支持赊店老酒、雨润集团、宛东药业和森霸光电等企业,改造传统产业、壮大主导产业、提升新兴产业,特别是支持森霸光电尽快上市;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有限公司为平台,积极参与集聚区投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条件,吸引客商投资,助推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投向中小企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对落户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认真落实并规范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抓质量、调结构、增效益、树品牌。二是支持服务业发展。以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着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古城保护开发,民俗项目包装,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支持商贸物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充分利用烟叶、三粉、肉鸡等优势农业资源,优化布局,技术扶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优势乡镇倾斜,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同时,积极支持农业先导区建设,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试验示范区。
(五)深化财政改革。一是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进一步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推动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二是推进财政信息化改革。做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工资统发、非税收入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自动化、政府采购、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全部上线运行,网上直接支付资金比重达到95%以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并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三是严格财政监督。重点加强对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调拨、大宗物资采购和民生项目的监督,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骗取资金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有效;严格支出绩效监督,加强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社会保障对象补助、补贴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舆论监督。推进财政政务公开,方便社会监督。
各位代表,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财政部门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按照本次会议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拓进取,创新提升,努力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打造新社旗、再铸新辉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