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一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争先晋位、跨越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打造“四个社旗”的战略定位,以“四个带动”为抓手,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水平,国民经济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国民经济稳健运行,计划指标完成良好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1.6亿元,同比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1亿元,同比增长3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17.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2亿元,同比增长2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7亿元,同比增长13.5%;出口创汇完成550万美元,同比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07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73元,同比增长2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86亿元,比年初增长17.5%,贷款余额达到46亿元,比年初增长39%;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市定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年初预期。
(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质量逐步提升
农业生产基础更加稳固,工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增速明显提高。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特色产业繁荣发展。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新打机电井600多眼,解决3.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秋期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2亿斤,与去年基本持平。烟叶种植面积7.2万亩,实现税收4840万元,创历史新高。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场37个。新发展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1万亩。农业先导区建设推进有序,区内有机蔬菜、林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生物质废弃综合利用中心项目主体工程正在施工,湾刘4A级景区休闲观光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
二是工业经济带动有力,后劲充足。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利税10.4亿元,同比增长24.2%。九家骨干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7.8%,利税增长54.1%。全县新上工业项目20个,总投资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贯龙机械、中道食品等5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宛东药业、汉和机械、盛元电子等项目进展顺利。国合风电、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和项目113个。
三是第三产业势头良好,蓄势待发。服务业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快速膨胀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已达25家,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突破7千户,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9.4亿元,同比增长12.4%。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迅速,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工程咨询、信用评估、会计核算、广告宣传等新兴商务服务业快速成长,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项目带动成效卓著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开放战略取得可喜成绩。全县共洽谈签约招商项目102个,合同引资177亿元,到位资金47亿元,成功签约鑫宏门业、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新大地陶瓷、娃哈哈桶装水、农产品及商贸物流园、城市综合体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20个。政策性项目争取再获丰收。全年共争取各类项目197个,到位资金14.6亿元,同比增长9.8%,在全市位居前列。特别是成功争取到国家级高标准粮田示范县、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重点县、中心城市组团发展县、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等一批重大政策扶持,为下一步发展备足了后劲。
(四)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城镇品味不断提升
一是城市建设坚持规划为先。编制完成了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产业集聚区供热规划和古码头区域控制性详规等;完成了乡镇总规修编和部分修建性详规编制。二是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古城区建成了刘记酒馆、瓷器博物馆、景德工坊等一批景点,斜街美食街开门迎宾。新城区城市广场对外开放,赵河景观带延伸工程快速推进,赵河西段滨河路建设、安澜桥上游护坡景观绿化主体工程完工。三是小城镇功能日益完善。13个乡镇新建改建标准化街道9公里,建设游园7个,专业市场3个,集镇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交通建设顺利推进。S240线省道升级为国道; S239线升级改造正在实施;5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下洼至大冯营战备公路全面开工。
(五)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持续推进
积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年共发放各类补贴1.9亿元,发放社会保障资金4.9亿元,新增就业11100人,实现13500人脱贫。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建成并启用县实验小学,完成赊店新城社区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主体施工任务,新建、改建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成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7万份,建档率达85.7%。新农合报销直补176万人次,报销金额1.38亿元。人才回归战略顺利实施,先后引进研究生19名,专业技术人员220名,返乡创业人员90余名。科技工作实现新成果,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全县经济既要增速,又要转型,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宏观经济方面,全国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转型升级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自身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经济总量低、产业层次低、发展水平低的“三低”困境,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显得更加突出;区域竞争方面,走出社旗看社旗,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步步紧逼,区域竞争压力倍增。但是,中央持续加大对“三农”政策支持力度,我县被列入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重点县,被确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等重大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坚持“调中求进,变中求胜,转中求好,改中求活”,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测
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本着积极稳妥、稳中有进的原则,结合阶段性任务和工作重点,201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出口创汇实现600万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5‰以内;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市定目标。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发展链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农村土地改革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以农业先导区建设为示范,实现土地向现代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突出抓好万亩粮食高产区和高效特色农业区建设,大力发展项目农业,强力培育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围绕新增粮食千亿斤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林业建设等重大项目和领域,加快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东部乡镇和烟叶生产重点乡镇。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解决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5万亩造林任务。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8.5万亩,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壮大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培育烟叶、畜牧、蔬菜和花卉产业。烟叶生产要稳定面积,优化种植模式,推进产业化生产,促进提质增效。畜牧业以实施肉鸡规模化养殖为重点,新发展养殖场20个以上。蔬菜生产要加大特色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争取打造全国知名品牌。花卉产业以华景园林等企业为龙头带动,沿S333线培育特色花卉产业带。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种、养、加、销”四位一体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二是突出工业带动,提升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园区、企业、项目四位一体,强力打造“产业社旗”。计划全年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或年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0家以上。强化优势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按照产业成区、区中有园的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进配套产业,形成横向有集聚、纵向有延伸的一体化互助式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引进重点项目10个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以上,新建成投产重点项目10个以上。对符合主导产业的重点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在土地要素等方面优先保障。对拟上市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尽快促成条件成熟企业成功上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力推进老酒生态园、宛东药业、国合风电、汉和机械、生物质发电、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分包责任制,强化服务,保障要素,争取早日建成投产见效。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完成榆园街南延等道路建设任务,建成综合服务中心,争取污水处理厂早日开工。搞好投融资平台建设,力争全年融资6亿元。积极做好土地储备,确保重点项目及时供地。加大项目入驻力度,计划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亿元,利税1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5000人,争取综合排名次序前移。
三是强化载体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带动三产联动的纽带,全县经济新的支撑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战略突破口。研究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服务业行动方案,突出抓好载体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规模提升,水平提高。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全县旅游规划修编,完成古码头区域、火神庙区域、古城墙、古城门等修建性详规及相关区域征地拆迁;完成火神庙广场扩建和部分古民居改造建设;启动南古城墙和迎旭门、炳文门建设;提升特色美食街经营管理水平。积极筹备中蒙俄“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推进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完善服务业发展载体。以特色商业区和专业市场为主要平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着力引进培育物流配送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等生活服务业态。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包括汽车交易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市场及建材市场等。按照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完善产业集聚区城市服务功能。规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综合物流园,推进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公共租赁住房等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发展房地产业。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优先保障各类型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用房的用地需求,合理确定商业土地投放量。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对商品房的预售、房地产交易合同登记、二手房交易信息系统的建设,引导住房开发和住房消费、投资理性发展。
(二)先行先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按照全县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争取城镇化率快速提升,人口有序集聚。
一是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做好全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赵河、潘河景观规划编制;完成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和控制性详规;完成赊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报批工作。
二是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六大工程”:以古码头区域拆迁、古城门修建为重点的古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以泰山路、华山路部分路段建设和以干沟河、帆游渠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泰山路、红旗路和兴隆路等路段为主的“三线入地”工程;以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以提升城市品味为主的绿化亮化工程;以赊店镇程营社区和城郊乡河南街十组为主的城中村改造工程。
三是搞好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实施“四个一”工程,高标准完成桥头、李店、朱集等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任务。规范完善新型社区建设,对正在建设的社区要加快进度,重点抓好农民入住这个关键,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四是着力构建现代交通体系。重点抓好S239线升级改造、国道G234线县城段改线、下洼至大冯营战备公路和4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动周南高速、社旗至南阳快速通道、唐河复航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五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启动国家生态县建设,编制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落实部门责任,分解相关任务,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察推动和考核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推进大乘山遗址公园和赵河湿地公园申报工作。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抓好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三)全面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把扩大开放作为带动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促升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继续扩大开放,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信心举措不动摇,既注重引入外地客商投资,也要重视本土投资商的回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全年策划10个以上重点招商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亿元;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央企、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或品牌企业3家以上。
二是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计划全年制作各类政策性项目200个以上,争取资金超千万元项目10个以上,争取重大扶持政策2个以上,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16亿元以上。围绕新型城镇化、“三农”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策划、筛选、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及时申报,强力争取,要做到速度和质量并重,数量和规模并重,资金和政策并重,争取和建设并重,实现项目作用最大化。
三是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综合服务职能,成立专门服务机构,强化工作职责,协调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对拟上市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抓住国家IPO重启政策机遇,提高服务企业上市的质量和效率,尽快促成条件成熟企业成功上市。
(四)坚持开源节流,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一是做好财政收支工作。以财源建设为主线,做好生财、聚财、理财三篇文章,不断优化财源结构,增加财政收入。计划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32亿元,增长13%以上,争取税收占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3%以上。强化税收征管,对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进行实时监控,对薄弱环节加强监管,规范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效能。
二是切实加强金融工作。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加强银企合作,定期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组织银企洽谈会,实现合作双赢。努力发展新经济成份的金融组织。金融部门要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争取全年新增贷款达到9亿元以上。
(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事业不断发展
全面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鼓励在外创业人士、大学毕业生、返乡民工等自主创业。完善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000人以上。
完善城乡社保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缓解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年引进各类人才数量不低于320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民生项目争取、资金投入、管理细化、责任的到位等工作,解决好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完成县实验小学、县二初中、赊店六小等扩建工程,完成县幼儿园搬迁项目。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任务,将县二医院并入县人民医院,增强县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文化广场”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施科技项目、科技产业、科技服务工程,提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科技水平。
搞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落实信访接待日和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和黑恶势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附:社旗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